靖宇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靖宇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622013570643K/2014-16122
分  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 通知
发文机关: 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14年04月29日
标      题: 靖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宇县2014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靖政办发〔2014〕15号
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29日
索  引 号: 11220622013570643K/2014-16122 分  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 通知
发文机关: 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14年04月29日
标      题: 靖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靖宇县2014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靖政办发〔2014〕15号 发布日期: 2014年04月29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靖宇县2014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靖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18日

  靖宇县2014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县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森林防火、农业抗旱、水库蓄水、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水库蓄水、保障矿泉水行业健康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科技力量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吉林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十二五规划》和《白山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014年靖宇县人影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抓住国家气象局实施东北区域人影工程的发展机遇,面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先进科技发展方向,面向作业安全管理可靠性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标准,加快完善全县地面增雨(雪)人工影响天气网建设,提高地面作业能力,提高作业点可持续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完成全年春秋季森林防火、春夏季农业抗旱、秋季水库蓄水、冬季增加林区积雪覆盖等人工增雨(雪)任务;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能力建设和作业指挥能力建设,提高人影作业科技水平,在市气象局统一安排下,计划全年发射火箭弹80枚,累计增加地面降水1千万立方米以上。

  三、主要任务

  1.加强人影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省市各级人影部门组织的人影作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影作业操作规范、安全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平台建设。加强业务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操作人员基础业务水平。

  2.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作业能力。按照《关于加快进行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白山发改气联〔2013〕2号)的进度要求,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县建设标准化固定作业点4个,建设燃烧炉2个,建设固定火箭发射装置2个。全面完成“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确保全年人影安全,县公安、武装部等单位需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安全保障工作。具体要求如下:根据白山人影函〔2013〕1号文件要求,我县须在2014年春季增雨(雪)作业开始前,完成“专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储藏箱(包括移动储藏箱和固定储藏箱各一个)”的建造工作,并投入业务应用。增雨车辆由专人负责,确保车辆安全;作业期间要实行作业前公告制度;作业时作业区周围设立警戒线和警示牌;严格执行作业请令制度;遇有哑炮、不能发射等情况按规定及时上报;作业人员需佩戴安全帽作业,作业车辆安装探射灯。

  4.组织指挥好增雨作业。2014年计划组织全县增雨作业5-6次,包括春季农业保墒和森林防火增雨(雪)作业2-3次、秋季水库蓄水、森林防火作业2-3次。作业前认真准备,抓准时机,进行有效指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积极落实省市各级人影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县政府人影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对全县人影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考核。

  2.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和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严控弹药购置、储运、保管等环节,做好作业前公示,坚决杜绝超安全射界射击行为,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性事故。

  3.经费保障。人影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火险等级、促进林木的成活与增长、保障矿泉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增加水库的蓄水量和发电量、抗旱增收。县政府将统筹考虑将人影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林业、电力、水利等部门对人影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

 

  抄送:县委各部门、人大办、政协办、纪委办,保护区管理局,开发区管委会,县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靖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