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发展和改革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 11220622013570651E/2009-06306 |
分 类: | 机构职能 ; 计划 |
发文机关: | 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09年10月05日 |
标 题: | 靖宇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发文字号: | 非公文 |
发布日期: | 2009年10月05日 |
索 引 号: | 11220622013570651E/2009-06306 | 分 类: | 机构职能 ; 计划 |
发文机关: | 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09年10月05日 |
标 题: | 靖宇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
发文字号: | 非公文 | 发布日期: | 2009年10月05日 |
靖宇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09年10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说明 2
第一节 规划范围与时限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期限 2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 3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环境 4
第一节 县情概况 4
一、县情概况 4
二、经济发展 6
三、产业结构 7
四、社会发展 10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
一、发挥靖宇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11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初建成效 13
三、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 14
第三节 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一、企业认识不足,未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15
二、资金紧张突出,循环经济推广缺乏有效支撑 15
三、政策配套不匹配,公众循环经济意识较落后 15
第三章 规划总体思路、目标和体系构架 16
第一节 战略思想与原则 16
一、战略思想 16
二、主要原则 16
第二节 战略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具体目标 18
三、阶段目标 19
第三节 主要途径 24
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 24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25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5
四、加强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6
第四节 循环经济体系的构架 26
一、产业层面 26
二、园区层面 26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 28
第一节 主要任务 28
一、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28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工业发展 29
三、结合红绿资源,促进循环型旅游业发展 31
第二节 发展重点 31
一、深挖资源潜能,发展产业化农业,构建现代化农业循环体系 31
二、围绕特色资源,培育优势化工业,构建生态型工业循环体系 33
三、抓住有利时机,打造多元服务业,构建高档服务业循环体系 36
第三节 空间布局 37
一、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核心,构建新型工业板块 37
二、以推进产业化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板块 38
三、以提升第三产业位次为目的,构建现代服务业板块 39
四、以加快重点镇建设为牵引,构建现代城镇化布局 40
五、以工程建设为保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41
六、以预防治理相结合,构建生态环保型城市 43
第五章 循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 44
第一节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组织体系 44
第二节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 45
第三节 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 45
第四节 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46
第五节 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 47
第六节 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47
前 言
“循环经济”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和传统经济相对而言,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循环经济为工业传统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近年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快通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难题。编制《靖宇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本规划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生态建设办公室编制。规划期限为2008-2015年。重点提出我县“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规划说明
第一节 规划范围与时限
一、规划范围
靖宇县全境,包括靖宇镇、蒙江乡、龙泉镇、景山镇、那尔轰镇、赤松乡、三道湖镇、花园口镇共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幅员面积309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根据白山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白山循环字[2009]2号《关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则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将本规划的基准年设为2008年,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规划:2008—2010年;
——第二阶段规划:2011—2012年;
——第三阶段规划:2013—2015年。
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4)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
(5) 《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6) 《白山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7) 《靖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8) 《靖宇县城市总体规划》
(9) 《靖宇县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规划》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县情概况
一、县情概况
(一)区位及行政区划
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东临抚松,南接江源,西靠辉南,北通桦甸。位于东经 126°30’-127°16’,北纬 42°06’-42°48’。 下辖靖宇镇、三道湖镇、花园口镇、景山镇、那尔轰镇、龙泉镇、赤松乡、蒙江乡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203个自然屯;5个社区;9个居委会;1个省级生态经济开发区。靖宇县原名蒙江县,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殉国的杨靖宇将军,易名靖宇县。1954年隶属吉林省通化地区,1985年隶属浑江市(现白山市)。
图1 靖宇县位置图
(二)面积与人口
全县幅员面积30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3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65公顷);林地面积258136公顷;水域面积4233公顷。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954人,共有劳动力33121人。全县境内有满、朝、蒙、回、锡伯、白、水、苗、藏、侗等10个少数民族。
(三)自然资源
靖宇县境内群山滴翠,江河盘绕,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立体宝库”、“森林王国”之称。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10700公顷,沼泽地、泥炭土面积10867公顷,其中适合开垦水田面积6533公顷。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面积21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4%,活立木蓄积量近3000万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300多种,野生植物900多种 。其中药用植物788种,食用植物123种,蜜源植物116种。主要盛产吉林人参、西洋参和贝母等中小药材,是全国西洋参之乡。
——水利资源:水域面积7600公顷,水能理论蕴藏量1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6.7万千瓦,现已建成8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52万千瓦,靖宇已跨入国家初级电气化县行列。
——矿产资源:有矿泉水、煤、金、铁、铜、硅、玄武岩、火山渣、硅藻土等40多种矿产。已探明的含硒优质矿泉水47处,日涌水量15.1万吨。2000年7月31日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靖宇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靖宇煤田煤炭远景储量1亿多吨,精查储量2468万吨,是吉林省的后备煤田。
——旅游资源:有白山湖、龙湾湖、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农夫山泉”、“娃哈哈”等自然、人文景观和工业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二、经济发展
抢抓振兴东北战略机遇,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强化措施,攻坚克难,靖宇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575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127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0.2%和49.8%;财政支出完成66788万元,同比增长2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8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2069万元,同比增长21.3%。工业提速增效成果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79246万元,同比增长35.7%。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600万元,同比增长23.5 %。招商引资取得突出成绩,引进域外资金165000万元,同比增长51.7 %。
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7690元和2416元(实际能够达到4494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6%;全年新增就业人员3126人,实现劳务输出137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144人、5520人和50000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产业结构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由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构成。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2007年,靖宇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0484万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1827万元、93725万元和585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3%、35.6%和17.2%。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根据《靖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2∶42∶36调整为13∶68∶19。
(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1、金属矿产产业
靖宇县境内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铁、铜、铅、锌等储量丰富的金属和多金属资源。1979年,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所作的1/20万区调报告,初步确定靖宇县金属矿点共有26处,主要集中在我县北部地区。从2003年开始,我县矿产勘查再次全面启动,目前全县已取得勘探成果,并已建厂的金属矿区3个;获得探矿权并正在开展工作的金属矿区28个,其中,铁矿9个,金、铜、铅、锌等多金属矿19个。初步探明铁矿石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主要集中在县城北部地区;已探明铜矿石储量达到1000万吨,主要分布于景山天合兴、那尔轰常发沟金铜矿区;已探明铅锌矿石储量120万吨,主要分布于那尔轰区域。同时,还有一定储量的黄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
铁矿行业。已建成投产的铁矿企业有4户,铁精粉年产能46万吨。其中,靖宇县鑫源铁选有限公司:铁矿石储量68万吨,设计产能年产6万吨铁精粉。2007年实际产量达到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税金110万元。靖宇县隆鑫矿业有限公司:铁矿石储量370万吨,设计产能年产铁精粉10万吨。2007年实际产量达到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400万元,税金270万元。森工集团大华矿业小营子铁矿:铁矿矿石储量47.9万吨,设计年产铁精粉20万吨,2007年5月开始筹建,2007年11月选矿厂竣工并投入试生产,目前已正式生产。森工集团大华矿业安泰铁选厂:设计年处理矿石30万吨,年产铁精粉10万吨。
铜矿行业。那尔轰常发沟金铜矿项目详查报告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获得矿石储量363.7万吨、铜金属储量1.57万吨。天合兴铜矿项目经吉林省地调五所普查获铜矿石储量900万吨、铜金属储量5.17万吨,矿石平均品位0.56%以上,设计产能年产铜精粉15000吨,目前普查工作已结束,正在进行详查准备。
黄金矿产行业。现有金矿开采企业1户,即:小东大沟金矿。该矿属个体矿山,黄金储量为61kg,平均品位达6.65克/吨,设计生产规模年处理矿石1.5万吨,因办理林地、供电及采矿权延续手续,目前尚未进行生产。
其他矿产行业。白山天一矿业有限公司批洲铅及多金属矿项目,目前已在10平方公里内获得详查铅及多金属矿石量123.3万吨,其中铅金属6888.2吨、金1224.99千克、银15200千克。设计规模年处理矿石6万吨。目前,详查报告已完成并报省储委审批,预计2010年底建厂。
2、冶炼产业
截至目前,靖宇县内共有冶炼业企业3家,分别为天宇海绵铁有限公司、三利硅业有限公司、浙江华光冶炼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天宇海绵铁有限公司由杉松岗矿业集团投资兴建,一期投资11300万元,建设年产5万吨海绵铁生产线,目前已投入生产并启动二期转型工程,计划建设铁精粉精选、超纯铁粉及粉末冶金机械零件,预计两年内完成海绵铁系统化开发建设。三利硅业有限公司由大连兵工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以生产工业硅为主,兼营微硅粉,现有两条生产线,年产工业硅11000吨,微硅粉回收3000吨。浙江华光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租赁东林硅业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及设备,设计产能年产镍铬合金7000吨。一期工程于2007年8月开工,2008年2月9日改造完成1号炉后投入试运行,平均日产镍铬合金10吨,2号炉改造正在进行。
3、矿泉饮品产业
经过若干年的精心培育,矿泉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靖宇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矿泉饮品产业优势已经完全确立。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吴太、北京大地远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靖宇,西班牙瑞尔普威、香港永和又成功盘活了两个存量企业,矿泉水产业园区已经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顶尖园区、示范园区。到目前为止,全县矿泉饮品企业已迅速发展到8家,生产能力达到173万吨。截至2008年11月末实现产值8.05亿元,税金3202.6万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15533万元)的20.6%。其中,国家级矿泉水自然保护区项目升级的顺利进展,有望把靖宇建设成为全国矿泉饮品集散地。
4、现代中药产业
靖宇县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合中药产业的发展。东北虎药业、修正药业、北京同仁堂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靖宇,同时,吉林北佳、通宝、宏瑞等地方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使得以五味子、贝母为主的现代中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发展规模的壮大,有望使现代中药产业由优势产业升级为既富县又裕民的主导产业,成为靖宇的新经济增长点。
四、社会发展
随着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截止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7690元和2416元(实际能够达到4494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6%;全年新增就业人员3126人,实现劳务输出137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144人、5520人和50000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7.75‰和2‰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发展,农民参合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合率达到73.5%。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靖宇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4%,活立木蓄积量近300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盛产吉林人参、西洋参和五味子、平贝母等中小药材。县内有煤、金、铁、铜、硅、玄武岩、火山渣、硅藻土等40多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矿泉水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潜在价值巨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我县自1999年实施“生态立县、科教兴县、特色富县、工业兴县,建设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以来,尤其是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中等生态经济城市以来,靖宇县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
一、发挥靖宇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依托靖宇生态资源的优势,矿泉水、参业、长白山有机食品、生态旅游四个生态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矿泉水产业
靖宇县火山地貌完整,生态环境优越,水文地质条件独特,形成了该区域优质天然矿泉水资源。目前境内已发现天然自涌泉47处,日涌水量15.1万吨,日允许开发量为11.8万吨。其中矿泉水保护区内有20处,多数矿泉成群带状集中分布,日流量在10000吨以上的矿泉有4处,日流量在1000—10000吨的矿泉有9处。通过省级和国家评价的矿泉水水源有14处,均属低钠、低矿化重碳酸镁钙型偏硅酸矿泉水。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95),另外还有白浆泉、飞龙泉和青龙泉已经通过德国和世界饮水组织的鉴定。科学地分析和权威专家的论断,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靖宇矿泉水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为了全面开发靖宇矿泉资源,全力打造长白山 靖宇矿泉水生态产业,2000年7月31日,通过申请,靖宇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随着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以及吴太集团先后落户靖宇,已经确立了矿泉饮品业作为靖宇第一产业的地位。到“十一五”末期,全县矿泉饮品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将占全国饮料行业份额的5%以上,占全国饮用水行业份额的15%以上。可以说,靖宇矿泉饮品业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亚洲矿泉饮品市场的“旗舰”。
2、参业产业
以西洋参为龙头的靖宇参业生态产业框架基本形成。通过对西洋参精细加工、生产线GMP改造、西洋参地道中药材综合开发等精深加工项目的实施,原西洋参集团公司的华洋药业有提取、胶囊、片剂、口服液、微丸等5条生产线,生产的“华洋牌”系列产品有5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华洋牌西洋参胶囊、洋参利脑神胶囊、肝普乐片、花茸维雄、消栓口服液、西洋参片等产品已销往全国,并连续6年被省政府评为“吉林名牌”。目前,华洋药业已被修正药业整体购买。
3、长白山生态有机食品产业
靖宇县位于长白山区,林间孕育着丰富的天然的食用菌、山野菜、山珍果品资源。我们本着充分利用我县独有生态资源优势,打长白山绿色食品品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有机山珍食品,力争在山野菜、食用菌的精深加工上率先形成优势的原则和想法,全力打造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建立了以天源绿色食品加工厂、鼎源生态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的长白山有机食品生态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精缩黑木耳为主的真菌系列,以刺嫩芽、大叶芹、薇菜、猴子腿、蕨菜为主的山野菜系列,以蓝莓酒、越桔酒、山葡萄酒为主的山珍饮品系列百余个生态产品,并已销往市场,其中精缩黑木耳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A标识。
4、生态旅游业
靖宇县生态环境较好,森林繁茂,景色优美,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除打造长白山旅游二线服务基地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白山湖仁义风景区为代表的纯自然风光游,以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以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以及吴太集团生态工业园为代表的生态科普游三大旅游版块。2003年12月,经国家旅游局审核,省旅游局下正式审批白山湖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我县西洋参医药保健品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初建成效
近年来,靖宇在抓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立足实际, 大力推广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延长和拓宽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链,以农村新能源建设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通过农业的发展来带动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在农村推进了沼气池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户生产与生活、农田与庭院的紧密联系和良性循环。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0个,预计2009年将建设户用沼气池500个。使原来污染环境的猪粪便变成沼气池的原料,沼气池的渣料又成了发展林果业、种植业最好的无公害优质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降低了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促进了生态平衡,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使农村开始呈现生态化发展趋势。
三、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
1、邦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木塑材料产业化项目,利用锯末、木屑、竹屑、麦秸、谷糠、椰壳、大豆皮、花生壳、甘蔗渣、棉秸杆等初级生物质材料为主原料生产的新型环保材料—木塑复合材料,这种新型材料具有五大特点:原料资源化,即其原材料部分均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有效利用;产品可塑化,即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出不同性能和形状的材料;使用环保化,即木塑复合材料的木塑基材及其常用助剂均安全环保;成本经济化,即木塑制品实现了低价值材料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回收再生化,即木塑材料的报废产品及回收废品可100%的再生利用。使资源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实现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此项目于2007年被省生态办确定为吉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2、靖宇县万通节能建材有限公司,采用KOB—115型砌块专用设备,开发了新型保温、节能、环保、废物利用生产墙体砌块的生态项目。该项目产品具有保温性强,和易性好,强度高等特点,产品经吉林省建设质量检测中心和白山质量监督所检测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是建筑业首选的理想节能保温墙体材料。此项目于2008年省被生态办确定为吉林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3、吉林省岳桦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木制品精细加工制作为主营业务的木材综合加工企业,现生产主要产品为高档实木门和出口软体实木家具(沙发)及硬体配套家具。该公司利用大量的木材加工剩余物和废弃物,经过技术处理,使这些废弃物能够模压成型,达到实木效果和稳定性和加工性,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第三节 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未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循环经济的践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加以贯彻。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处于清洁生产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立体化发展,尚未进行行业、产业、产业集群的由点及面的清洁生产推广,未能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细胞工程的实施。导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不能够从根源上加以控制。
二、资金紧张突出,循环经济推广缺乏有效支撑
资金是企业实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源动力。企业自有资金的不足以及融资贷款的困难,影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削减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导致循环经济的推广缺乏有效的支撑。资金紧张问题的不解决,将会严重削弱循环经济发展的绩效。目前,靖宇县大多数企业面临着规模扩大和资金紧张的矛盾,如何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金困难的破解,是推广循环经济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三、政策配套不匹配,公众循环经济意识较落后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但政府部门之间、县政府与乡镇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各自角色定位较模糊,尚未建立起相互协调,有效促进循环经济良好运转的循环经济行政管理机构。现有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资源与环境政策与发展循环经济缺乏衔接和协调。
公众对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的认识程度较低,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参与程度不够。以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为主,企业、市民对循环经济的参与程度不够。此外,技术支撑体系的滞后、人才的匮乏和资金投入的不足,也导致循环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第三章 规划总体思路、目标和体系构架
第一节 战略思想与原则
一、战略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靠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大力节能降耗,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主要原则
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既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既要强化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要强化市场意识和成本意识,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价值,以最低的环境代价谋求最好的发展质量,使得我县在经济总量“变大”的同时,资源消耗“变少”、环境污染“变小”、人民生活“变好”,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赢”的格局。
3、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原则。政府要加强引导、强化监管、完善标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企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推动机制。
4、坚持科技先导,体制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快创新步伐,切实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撑能力。
5、坚持求真务实,降低成本的原则。遵循区域发展的自然属性和市场规律,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技术水平现状,兼顾需要与可能,依据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实行渐进式的循环经济推进战略,有序化推进、分阶段实施,尽量降低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成本。
6、坚持以统筹协调推进为原则。在战略上,从观念、人才、科技、体制、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在空间上,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对全县产业、公共设施以及各类人口活动进行合理布局;在时间上,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做出循序渐进的合理安排。
7、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原则。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与其他规划协调统一。
第二节 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在对靖宇县多层次、立体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探索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促进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型,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现全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构建临近长白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自然与人口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我县个性特色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清洁生产逐步推广。初步建成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一批重点工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示范效应明显。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确保实现全县“十一五”期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的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降低6%,化学需氧量(COD)削减36.6吨,二氧化硫(SO2)削减34.5吨。
——循环型社会初显端倪。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初步建成。通过宣传教育、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镇村)、绿色市场、绿色宾馆饭店等社会组织;循环经济知识在政府、企业、社会中逐渐普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意识明显增强。
——循环经济保障体系完善。建立起三大保障体系,即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社会成员分工明确、科学管理、运行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以法律为依据、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为杠杆的引导激励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职责任务分解为手段的统计评价体系。
——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健全。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社区,建设一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支撑体系,建立完善以技术、政策、文化等为核心的软件支撑系统,具有靖宇特色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三、阶段目标
从目前的经济系统状态演变到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状态,决非一日之功,需要全方位以及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以循环经济理想状态为终极目标(战略性标杆),通过循序渐进,不断改善,连续进行标杆管理,不断实现2010、2012、2015年标杆,最终建立全市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目标如下表:
靖宇县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目标表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5年 |
2008年 |
2010年 |
2012年 |
2015年 |
资源消耗 指标 |
万元工业增加值 |
吨标煤 |
0.68 |
0.885 |
0.799 |
0.732 |
0.675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立方米 |
209 |
257 |
289 |
321 |
369 |
|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100 |
99 |
100 |
100 |
100 |
粉煤灰综合利用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矿渣综合利用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
% |
0 |
0 |
50 |
53 |
55 |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0 |
0 |
45 |
55 |
70 |
|
城市垃圾资源化率 |
% |
0 |
0 |
15 |
30 |
40 |
|
生态环境绩效 指标 |
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
% |
1.7 |
1.9 |
2.2 |
2.5 |
3 |
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 |
吨 |
26 |
23.08 |
21 |
18 |
<15 |
|
万元GDP工业固废产生量 |
吨 |
16 |
13.92 |
11 |
8.5 |
<5 |
|
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 |
立方米 |
7.7*104 |
5.0*104 |
3.0*104 |
2.0*104 |
1.5*104 |
|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 |
42 |
75 |
80 |
90 |
100 |
|
废水排放总量指标(COD) |
吨 |
1177.66 |
1104.9 |
1059.9 |
|
|
|
绿色管理 指标 |
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 |
% |
|
|
50 |
60 |
80 |
绿色食品认证率 |
% |
50 |
85 |
90 |
95 |
100 |
|
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 |
% |
|
|
50 |
75 |
90 |
(一)第一阶段目标(到2010年)
(1)基本建立政策措施、科技人才、生态技术、资金融通等支撑平台;
(2)依托“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和“吉林长白山矿泉水基地”这一命名,加快发展矿泉饮品业,扩大生产规模,打响矿泉品牌,提升靖宇矿泉城知名度,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矿泉饮品产业基地;到2010年,努力使全县争取引入矿泉饮品加工企业13户,链条配套企业3户,矿泉饮品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税金3亿元,占全国饮料行业份额的5%以上,占全国饮用水行业份额的15%以上,获得“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达到90%以上。加快我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矿泉饮品生产基地的步伐。
(3)立足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矿产能源产业,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新局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规范开采、效率提高、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新格局,培育政府科学调控与市场高效运作相结合的矿业市场,提升靖宇县矿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4)谋划整合水电资源,重点搞好装机1.2万千瓦的蒙江电站、装机0.7万千瓦的白江河电站等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县地方水电装机总量达到1.7万千瓦;
(5)充分利用工业硅对外贸易出口权的优势基础,做大做强东林冶炼集团公司工业硅和活性炭项目,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强强合作,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改进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到2010年,全县工业硅生产能力达到2.3万吨,配套烟尘治理回收微硅粉5600吨,形成煤—电—硅—供热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加大研发力度,使工业硅逐步向高科技、精深加工、国际市场方向发展。
(6)依托靖宇丰富的药材资源,打响“天然、纯正、独特”的长白山品牌,建立稳定的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符合GAP标准的中药农业、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工业、符合GSP标准中药商业,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骨干、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中药产业群;到2010年,把现代中药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现代中药工业增加值达到 3.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9.5%。
(7)顺应21世纪“天然、营养、无公害”的消费趋势,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以山野菜、食用菌、蓝莓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以肉食牛、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加工业和以林蛙、山鸡、狍为主的绿色精品养殖业,形成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群;到2010年,把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6%。
(8)借助省属森工企业位踞靖宇及周边的地域优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搞好林产品深精加工和综合开发;到2010年,林业产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占全县GDP比重5.4%。建立起林木三剩物的收集体系,使林木三剩物的处理率达到60%以上;通过招商引资,整合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搞好深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林木产品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加工转变,由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变。
(9)旅游业要全力打造“吉林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这一平台,重点抓好白山湖仁义景区、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龙湾湖、赢海旅游区等景区、景点、景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松花江旅游经济带,形成以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旅游开发带动生态特色工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目标(到2012年)
(1)重点发展矿泉饮品业、矿产能源冶炼业、现代中药业、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提高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发展的贡献度;到2012年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格局;
(2)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进程,提高生态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积极引入清洁生产理念,有效推广绿色消费文化,到2012年形成全方位的生产、消费融入型的循环经济理念体系;
(3)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工程、典型企业和生态化园区,到2012年初步建成产业结构合理、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循环型经济体系框架。
(4)积极推广靖宇循环经济品牌建设、加强对外商贸开拓,对外宣传及对外技术合作,拓展靖宇县循环经济产业相关度,延长靖宇县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高靖宇县循环经济产业附加值。
(三)第三阶段目标(到2015年)
深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资源型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并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循环型产业体系有效构筑、节约型社会基本建成,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全国知名的循环经济试点县。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环境治理设施,有效解决全县发展所面对的水污染、固废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2)立足于靖宇县丰富的资源基础,不断提升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向资源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努力构建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体系;
(3)着力发展红绿结合的旅游产业,既要彰显长白山区的原始、天然、神奇,又要凸显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杨靖宇密营和城墙砬子会议遗址等红色经典文化;同时积极拓展娃哈哈、农夫山泉生产流水线等工业园区旅游,不断提高旅游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4)加强对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与省内外的交通联系;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节 主要途径
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奖励与激励机制,有效地降低能源、水、土地、自然资源的消耗。
工业领域加快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全面推广能源梯级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工业生产节能降耗。
积极倡导和培养理性、绿色的消费观,确立“资源有限,取之有度”的资源观,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持续的消费方式。积极鼓励推广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政府,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立。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将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全社会各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及作物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残留污染,提高有机、绿色农产品比重;鼓励种植业、畜牧业横向联合,实现“种植-养殖-沼气-优质有机肥”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解决农村清洁能源供应、秸秆资源化利用、养殖废弃物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实施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依法推行工业领域清洁生产,从源头和整个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起产业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生产高效的循环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高效化”原则发展第二产业,逐步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引进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间和产业内副产品的交换和利用,提高产业关联度。
四、加强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展循环型园区建设,发挥区域层次示范的综合效应。
对已有的园区按生态和循环经济要求进行改造,新建园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培育构筑规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园区体系。
第四节 循环经济体系的构架
一、产业层面
首先,注重发挥现有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从具备资源优势的金属矿产业、矿泉饮品业、现代中药业、生态旅游业入手,进一步构建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品牌性、中附加值产业的效益性以及低附加值产业的市场性,实现产业梯度发展的联动性。
其次,努力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能源和物质应全部做到物尽其用,尽量降低甚至不需要资源回收环节;建立资源回收环节,以满足资源回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产出物进行循环利用。
再次,以资源为纽带,以产业为依托,努力延伸产业链,加强产业间关联度,建立内部相互关联的产业网,形成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二、园区层面
着力发挥产业园区对县域经济突围的推动作用。结合靖宇资源优势,打造若干个产业园区,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倾力打造核电及配套产业园区。赤松核电项目是吉林省史无前例的一个大项目,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控股开发建设,总投资达到820亿元。一期工程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税金20亿元。在核电建设的同时,积极筹建一个核电配套产业园区,规划核电工业区、核电服务区和核电旅游度假区三大功能区,重点承接核电建筑材料、设备制造、配套加工等与核电密切相关的产业,并配套娱乐、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努力把赤松核电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一座核电新城。
——倾力打造矿泉水产业园区。将矿泉水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在国际级产业园区上,按照“高端水创品牌,中端水争效益,低端水占市场”的矿泉水开发新理念,五年内再新建年产能超过30万吨的大中型企业3—4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税金3亿元,最终把靖宇矿泉水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矿泉饮品集散地。
——倾力打造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区。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是全国首个生态健康科技产业示范园区标志性工程项目,重点打造以食品和医药产业为主、生态养生旅游产业为辅的“大健康”产业。通过两个阶段12年建设,吸引入驻园区企业30—40家,累计投资实现62.37亿元,年实现产值179.17亿元、利税48.6亿元,把长白山生态健康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健康产业工业示范区”、“生态健康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健康产业文明示范区”。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
第一节 主要任务
一、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
1、着力开展资源产业化经营
坚持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立足以山葡萄、山野菜、食用菌开发为主的绿色山珍食品业,以人参、五味子、平贝母等种植与加工为主的长白山现代中药业,以林蛙、梅花鹿、野猪、肉牛等养殖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养殖业,着力抓好东北虎五味子和北冬虫夏草、国家医保人参产业园、修正返魂草、宏瑞平贝母、辅尔康胡萝卜素营养液、大成绿色食品猪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功能强、产业规模大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2、积极推进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总体思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围绕现代中药业和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两个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创建初具规模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继续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现代中药业的发展规模。确保 “两参”留存面积220万平方米,林下参留存面积24000亩,五味子达到7800亩,平贝母达到5200亩,山葡萄达到4000亩,穿龙薯蓣达到3000亩,林蛙封沟养殖面积达到64万亩,梅花鹿存栏9000只。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华琦、北佳、通宝、绿园、宏瑞等25户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带动形成各类专业村47个,从业人员达到11000多人,农民增收230万元。
3、大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积极把肉牛养殖加工业培育成新兴产业。靖宇县草场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养牛业发展,并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县牛存栏总数达到16092头,其中可繁母牛9091头,品种绝大多数为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在成功引进汉德(农业)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肉牛养殖加工项目。通过龙头带动和资金扶持,全县肉牛存栏量要达到50000头,把肉年养殖加工业培育成我县的一个新兴优势产业。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工业发展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为抓手,以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加强生态工业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工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县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环保)政策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依法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建立健全以嘉善科创服务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循环型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县金属矿产业、矿泉饮品产业、现代中药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向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业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积极抢占产业的价值“高地”。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吉林省《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标准等,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加强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符合《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清洁生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审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开发清洁生产项目。通过教育、培训、技术开发援助与技术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对企业排放的监督等多种手段,强化企业自觉参与清洁生产力度。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
3、抓好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
以靖宇省级生态开发区为龙头,以矿泉饮品产业、矿产业、能源业和参业医药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开展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不断延伸转换链条,大力开发下游乃至终端产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范园区建设管理,积极推动要素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结,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企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配套。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整合和互补,引导和强化企业间工业生态的链接,构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内企业间的物质循环关系。
4、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重点构建矿泉饮品业、矿产业、能源业、参业医药产业等四大行业循环产业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产权为核心,引进和培育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大主导产品生产规模,有重点的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旗舰项目,构筑产业链延伸平台,通过与其它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三、结合红绿资源,促进循环型旅游业发展
靖宇旅游资源丰富,要充分挖掘、弘扬抗联文化,依托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这一“红色”精典景区,城墙砬子会议遗址、那尔轰会师地遗址、蒿子湖密营等重要历史遗迹和国家级火山矿泉群地质公园、白山湖风景区、龙湾湖风景区等自然景观,明确“亲水靖宇,长白山城” 的旅游定位,全力抓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着力发展以白山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以殉国地为核心的文化体验、以龙湾湖为核心的自然观光猎奇三大旅游板块,打造“红色” 、“山水” 交融的旅游圣地。通过“红色山水旅游城” 的打造,提升城乡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到2013年,旅游业增加值要达到3.6亿元。
第二节 发展重点
一、深挖资源潜能,发展产业化农业,构建现代化农业循环体系
靖宇县拥有数量可观、质量优良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应当以资源为基础、培育资源竞争优势,以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释放为依托,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必须能够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共享性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靖宇县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应当依托本地的资源,以产业链循环的建设为基础,发展资源综合型循环体系。
牢牢把握住国内外两个市场,时刻牢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宗旨,重点强化农业产业化,拓宽农业产业化范围,提升农业产业化品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颇具靖宇特色的高效农业。依托充足的地方资源,以绿色为突破点,围绕“林、参、蛙、菌、药”特色优势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引进龙头加工企业,特别是着重引进市场销售网络完善、加工技术先进、品牌竞争力强的规模化企业。引导农民从传统粮食作物生产转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方向全面转变。
——高效利用参后地,延伸参业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西洋参、吉林人参GAP生产基地,确保西洋参200万平方米、吉林人参100万平方米的稳定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参后地循环利用,充分考虑植被成长周期特征,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高附加值为切入点,大力种植特产中药材、豆科植物以及硬阔叶木,及早恢复参后地土壤肥力,保持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有效平衡。
——依托特产资源发展加工业,做到大农业与现代加工业的有效结合。循环经济既是生态经济,也是高附加值经济。丰富的特产资源是靖宇县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加快建设山葡萄、蓝莓、西红柿、胡萝卜等果蔬汁生产基地3000公顷,年产量130000吨,结合靖宇县优质的矿泉水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化和高附加值的安全食品产业;加快建设山野菜保护地2000公顷,引进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特产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野生动物的人工养殖,确保林蛙放养面积43000公顷,梅花鹿(含马鹿)、山鸡、狍子、野猪年饲养量分别为33000头、20000只、5000只、10000头,实现野生动物生产与深加工的规模化和效益化;加快建设食用菌种植的高技术化,保持黑木耳、香菇、榆黄蘑等食用菌栽植基地100万平方米,年产量100万公斤,实现食用菌生产的高附加值及集群化。
——加快饲养业发展,拓宽农民收入增加渠道。充分利用靖宇优质的资源,以保护利用为原则,推进资源生态化和经济化的结合。加快建设澳洲羊产业化基地,确保饲养量达到50万只;加快建设牛规模化养殖,确保存栏量达到5万头;积极引进饲养业加工企业,延伸饲养业加工链条,提升饲养业的高附加值。
——全面利用矿泉水资源,发展多元化相关产业,彰显矿泉水竞争优势。依托矿泉水,发展矿泉水产业,延长矿泉水产业链条。继续引入品牌化矿泉水企业,借助其销售网络和品牌推广,凸显靖宇矿泉水的优质化;紧密围绕食品消费安全化趋势,以水为基础,积极发展安全饮料和安全食品,拓宽水产业发展的范围,实现水资源产业化的高收益性、全方位性和可持续性。
二、围绕特色资源,培育优势化工业,构建生态型工业循环体系
依托具有比较优势、优质丰富的水能、矿产、药材、林木、山野菜等资源,加快发展矿泉饮品、矿产能源冶炼、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工业产业集群。
1、矿泉饮品业
——依托“中国长白山靖宇矿泉城”和“吉林长白山矿泉水基地”的市场效应,在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前提下,打造靖宇矿泉饮品的绿色品牌,提升靖宇矿泉饮品知名度,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靖宇矿泉饮品产业。加大对“农夫山泉”、“娃哈哈”两大市场驰名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其改造升级步伐。同时,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现有矿泉饮品企业资源,盘活做大吉源、参花、德亚、双龙泉等小型矿泉水企业;加强与天津顶新集团、海南兴民集团、珠海中富集团、北京燕京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域内投资兴业,加速集聚矿泉饮品企业、技术、生产、销售、管理、人才等要素资源;推进矿泉饮品企业向集群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靖宇矿泉饮品的生产、销售规模和提高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增强靖宇矿泉饮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打响品牌,把靖宇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矿泉饮品产业基地。在保护矿泉资源优良生成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对矿泉水的开发力度,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矿泉资源的永续利用。
2、矿产能源冶炼业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构筑与全县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矿产能源冶炼业新格局,实现矿产能源冶炼业向生态化、科技型产业的全面转变。
——依托三利硅业有限公司和东林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工业硅的对外贸易优势,加快工业硅新产品系列研发步伐,扩大工业硅生产规模,加速推进工业硅产品向生态化、高科技、精加工、生产标准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工业硅等矿产资源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开发,打造靖宇工业硅品牌,把靖宇建设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与加工基地。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快调整改造煤炭产业步伐。依托杉松岗矿业集团和中产经,整合农机煤矿、那尔轰煤矿、三O九煤矿等地方煤炭企业资源,加快调整和改造步伐,完善其工艺、技术和设备,依托科技创新,不断面向市场需求开发新项目、新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依托吉林安泰公司、杉松岗矿业集团,扩大铁精粉、海绵铁生产规模,增加总量,提高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加大研发力度,运用高新技术研制锰铁、硅铁等铁合金新产品,运用先进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促进精铸生产向精密化、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把靖宇建设成为全省较大的冶炼工业基地。
3、现代中药业
——依托域内优质、丰富、多样的药材资源,打响具有靖宇特色的“天然、纯正、独特”的长白山地道中药品牌,建设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靖宇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以产品升级现代化、资产重组集团化、企业建设标准化、市场开拓国际化为方向,建设符合GAP标准的中药农业、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工业、符合GSP标准的中药商业,形成以标准化种植为基础、标准化工业生产为骨干、标准化商业运作为纽带的靖宇现代中药产业群。
——重点抓好以西洋参集团公司、皇封参股份公司和同仁堂吉林人参公司为龙头的西洋参种植与加工、以通宝公司为龙头的穿龙薯蓣种植与加工、以天兴公司为龙头的北五味子和细辛种植与加工等现代中药项目。整合地方药业企业资源,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中药工业集团。
——加快建设现代中药工业生产基地。华洋药业、皇封参康宝药业,建设中成药制剂生产基地;西洋参集团参茸制品厂、皇封参股份集团,建设保健品生产基地;西洋参集团参茸制品厂、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皇封参药业及通宝中药材萃取有限公司,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在生态经济区内,建设长白山药用植物生态园和现代中药工业园。
4、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业
——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前提下,依托科技创新,扩大绿色农特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以山野菜、食用菌、山葡萄、蓝莓等可食性植物资源为主的绿色山珍食品加工业,以牛、鹅、羊、兔等为主的绿色畜禽产品加工业,以梅花鹿、马鹿、林蛙、山鸡、狍子、野猪等为主的可食性特种经济动物精品加工业和特色食品加工业,以玉米、大豆等为主的粮油产品特色加工业。打造绿色农特加工产品品牌,形成具有靖宇特色的长白山绿色农特产食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
——重点抓好绿色农特产食品龙型精深加工产业的建设和达产。特别抓好以华琦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山葡萄加工、以吉林顺安科技开发公司为龙头的蓝莓和大樱桃加工、以天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和山野菜加工等工业化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农特产的系列特产产品标志,提高果蔬汁产品、食用菌、山野菜、畜禽产品以及特种经济动物产品的年加工能力,整合地方农特产食品生产企业资源,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特产品企业集团。
三、抓住有利时机,打造多元服务业,构建高档服务业循环体系
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和核电站选址靖宇的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特色旅游、现代物流及商贸流通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推进和实现服务业整体升级。
——依托长白山生态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开发靖宇境内的自然、人文、特色工业、特产业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展与周边县(市)的区域联动旅游合作,构筑长白山综合旅游大系统中具有靖宇特色旅游支线。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建设靖宇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以龙湾湖、仁义砬子、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等旅游景区建设为基础进行系列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开发。加快景区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生态、红色、多元为特色的靖宇旅游线。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以靖宇定位长白山旅游业的二线基地为平台,以特色旅游为牵动,以公铁路运输枢纽、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和星级宾馆建设为切入点,加大靖宇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提倡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兴办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功能和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强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的集聚效应。
——加快劳动力、信息、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和营销方式,增加社会性服务消费。不断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就业率。
第三节 空间布局
一、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核心,构建新型工业板块
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主要以靖宇工业集中区和生态经济区为载体,按照科学化布局、园林化设计、标准化建设、多元化筹资、多样化招商的原则,建立高起点、高标准、园林化生态型工业集中区和生态经济区。
——靖宇县工业集中区。位于靖宇镇东部,起步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总面积为4.7平方公里。启动期,集中摆放大连兵工贸易有限公司四条工业硅生产线项目、龙马煤矿扩大生产规模项目、长白山区澳洲羊产业化加工项目、靖宇县热电联产项目、林木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靖宇一次变工程等。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力争工业集中区集聚工业企业总数超过15户,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8户。
——靖宇县生态经济开发区。位于靖宇镇西南部,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宇辉铁路直达区内,国道榆江线、省道朝长线、设计中的长春至松江河高速等三条干线公路贯穿全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依托现有生态工业基础、区位特点、交通条件,建设矿泉饮品、绿色农特产品加工、现代中药、科技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实现新增企业10户以上,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5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户。
二、以推进产业化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板块
根据全县各乡镇资源、气候及产业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农特产业发展方向。
——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区。以靖宇镇、蒙江乡、花园口、景山、龙泉、三道湖六个乡镇为主,依托西洋参集团、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公司、皇封参股份有限公司、通宝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龙泉宏瑞公司,重点建设西洋参、吉林人参、穿龙薯蕷GAP种植基地,北五味子、平贝母、细辛、天麻等地道长白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并发展与之相应的产品深加工业。
——山野菜、食用菌、果蔬生产与加工区。以景山、那尔轰、花园口、龙泉、蒙江、赤松六个乡镇为主,依托华琦葡萄酒业、顺安公司、农夫山泉及娃哈哈集团,培育建设山葡萄、果树、蓝莓、胡萝卜、番茄等果蔬种植基地及果、蔬汁饮品深加工业;以天源公司为依托,培育建设山野菜、食用菌保护与种植基地,并开发清水保鲜、精品小包装、速冻、脱水、调料等系列产品加工业。
——畜禽及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与加工区。以靖宇镇、景山、三道湖、龙泉、那尔轰、花园口六镇为主,建设澳洲羊、牛、猪、兔、鹅为主的家畜和以林蛙、山鸡、野猪、鹿、狍为主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实施“草变肉”工程,培育开发特种经济动物深加工业,重点抓好长白山澳洲羊产业化示范工程。
——粮豆种植基地及加工区。以各乡镇机动农田为主,建设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高角质玉米、青食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基地,并以提高商品率和转化率为目标,发展与之相应的深加工业。
三、以提升第三产业位次为目的,构建现代服务业板块
围绕现代物流配送、商贸流通及建设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的一体化旅游总目标,建设现代服务体系和特色旅游区。
——以现代物流配送、商贸流通及餐饮服务为核心,建设现代服务体系。依托长白山旅游二线基地的区位优势,建设公铁路客货运枢纽、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和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增强现代服务业整体功能。
——以白山湖景区、靖宇矿泉城和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为核心,建设“白山湖—龙湾湖—火山矿泉群”生态旅游区,构建“矿泉工业—参茸精深加工业”观光旅游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建设白山湖景区、龙湾湖景区、靖宇火山矿泉群国家地质公园、工业旅游景点、扩大杨靖宇纪念馆规模、完善殉国地基础设施和旅游标识。开发新兴自然观光旅游、生态工业观光旅游、抗联红色观光旅游项目。
四、以加快重点镇建设为牵引,构建现代城镇化布局
以靖宇镇为重点,带动其他5个建制镇建设同步展开。逐步形成以中等生态经济城市为牵引、以具有一定经济和人口规模的重点城镇为支撑的靖宇县域城镇体系,以之推进全县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
1、以建设中等生态经济城市为目标。按照建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世界著名的长白山矿泉城的发展定位,重点建设靖宇镇。靖宇镇是全县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是《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建设规划纲要》中列入的全省14个重点建设的中等生态经济城市之一。根据靖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规划城区建设布局,靖宇镇划分为四个经济功能区。即河北居住与商业生态经济功能区,河南行政与现代服务生态经济功能区,西部生态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集中园区。
——河北居住与商业生态经济功能区。该区规划重点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结合省提出三年时间改造棚户区的政策,坚持改造与建设并举,建设复合型商业区、生态型居住小区和花园式居住小区,强化该区的商业、文化、娱乐功能。
——河南行政与现代化服务业生态经济功能区。该区规划方向是以新型行政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为主,生态居住区和商业文化设施建设为辅,为城市的综合性功能区。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区。该区集中布局矿泉饮品、现代中药、绿色农特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以及商贸服务和现代物流业。
——东部工业集中区。该区集中布局矿产能源冶炼业集群。工业硅生产、煤炭能源生产、火力发电等工业企业齐聚区内。
2、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景山、那尔轰、龙泉、三道湖、花园口各建制镇,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的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以各具特色的工业化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城镇经济承载力,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经济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镇区经济增长点。进而通过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结构全面优化,为全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动力。
——龙泉镇。重点发展以宏瑞公司为龙头的平贝母种植与加工业,以天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和山野菜种植与加工业,以龙湾湖为龙头的旅游业。
——那尔轰镇。重点发展长白山生态山珍食品保鲜生产加工业和煤炭工业。
——景山镇。重点发展矿产开采业和禽畜养殖与产品加工业。
——三道湖镇。重点发展北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业、林蛙养殖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
——花园口镇。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与浆果种植业、畜牧产品加工业。
五、以工程建设为保障,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供水、排水、道路交通、集中供热、供电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基本功能,提高城镇吸纳人口、发展产业的承载能力。
——供水工程。在加强矿泉水源区保护的基础上,完善县城供水设施,加大城市供水开发力度,实现靖宇镇全天候满负荷供水。
——排水工程。改造县城排水管网,在蒙江下游建设日处理污水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一座。
——供热工程。适应中等生态经济城市发展需求,县城供热面积实现1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60%以上。
——供电工程。重点运作国家核电工程落户靖宇并一期开工建设,盘活青龙热电,完成一次变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环境设施。重点建设城市广场、车站、公园、停车场、体育场等公共建筑附近水冲式公厕,解决公共环境卫生硬件问题。每座公厕的建筑面积为30—50平方米,在支路按照服务半径150—200米标准设置一座,城区共设40座。结合停车场设置进城车辆清洗站。
——水利设施。加大珠子河、青龙河、八宝栏河城市防洪工程治理力度,结合小流域治理,搞好龙泉镇、景山镇、那尔轰镇、花园口镇、三道湖镇、赤松乡、蒙江乡、靖宇镇的防洪设施建设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立防汛信息自动化系统,构建覆盖县城、乡镇及各村屯的整体安全防洪体系,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交通运输。以建立“哈长经济带辐射区”为契机,以经济社会发展 “快走” 变“快跑”为根本,构筑“繁荣经济、对外开放、沟通内外、连接城乡、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经济发展快车道。加强协调和服务,促进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延伸工程立项建设,实施靖宇港口、公铁路客货枢纽及环城公路建设,形成以县城环路为中心、以五条大通道为骨架、以乡村公路为网络的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六、以预防治理相结合,构建生态环保型城市
以保护和改善靖宇县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为突破口,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促进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推动靖宇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中等生态经济城市迈进。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环境保护,重点抓好污染源的治理和城市污染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治理城市水污染和农业污染,防治和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噪音污染。强化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管理、监测和执法水平。到2010年,全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工业无害化处理率达93%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环境卫生达标率为70%以上。
——合理开发和保护各类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水资源利用规划,调整好城市供水布局。做到开源和节流并举,合理调配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生态建设。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认真抓好低质林改造及荒山、荒坡、荒滩、荒地的植树造林和种草还牧。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投资运行机制和环保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实行整体保护科学开发、协调建设发展。
第五章 循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全局、长期而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多种循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组织体系
在政府部门之间、县政府与乡、镇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根据各自角色准确定位,建立相互协调,有效促进循环经济良好运转的机制和体制。
建立循环经济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循环经济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干部考核体系,制定和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奖惩制度并严格实施。
强化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领域工作。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统一规划,统一执法监督,统一发布信息,加强综合管理。
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前提下,培育和发展民间环保组织,以此扩展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协商、互惠与合作的领域,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
责任明确。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对各乡镇、开发区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政策推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各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监管执行。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切实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做实、做好。
第三节 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白山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
编制我县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将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
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调整和完善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进一步探索建立排污总量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交易权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
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
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资源产品。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开拓国内外融资、援助渠道,争取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援助及优惠贷款。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逐步建立单位GDP能耗、水耗、COD排放等指标公报制度,实行有差别的能源、供水、排污等使用收费制度,引导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第四节 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做好国家、省市各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规划申报、土地指标分配争取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滚动调整和充实完善全县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和示范,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新建项目能耗设计指标应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有条件的重点产品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要切实将环保审批作为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建立部门信息定期通报制度。
第五节 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
积极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全面的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借助国家、省市连续出台的相关技术导则(规范),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及相关统计制度,将循环经济建设,特别是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推进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研究制定相关监督管理办法。
逐步建立健全奖惩与监督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实行绩效与奖惩相挂钩。
建立县政府内部规划实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对各部门和各级领导执行各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监察。
第六节 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宣传工具,对公众进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知识、行为、态度教育,使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绿色生产、合理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教育部门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对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节能节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多形式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执法监督人员和检测机构人员的培训,保证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出台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采取经济措施,对在循环经济管理、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的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和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公众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靖宇县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一、生态农业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单位及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
建设年限 |
1 |
靖宇县津身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长白山林下参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
建设20万亩林下参产业园区示范基地 |
2009—2012 |
2 |
长白山特色资源研发中心胡桃楸提取物系列开发项目 |
利用胡桃楸的提取物开发系列抗肿瘤药物 |
2010—2013 |
3 |
真空冻干山珍食品生产线项目 |
年加工真空冻干山珍食品400吨 |
2009—2010 |
4 |
吉林省松海源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长白山浆果矿泉饮品建设项目 |
年加工五味子及蓝莓浆果5000吨,年产果汁饮料1万吨。 |
2009—2011 |
5 |
靖宇矿泉冰葡萄酒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吨冰葡萄酒生产线建设项目 |
年产200吨冰葡萄酒生产线 |
2009—2010 |
6 |
长白山特色资源研发中心万吨草莓系列产品加工项目 |
年加工鲜草莓10000吨 |
2010—2012 |
7 |
吉林金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西洋参保健饮品项目 |
年产3万吨具有增强免疫力和缓解体力疲劳的功能性西洋参保健饮品 |
2009—2011 |
8 |
吉林省北佳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长白山北五味子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
年产北五味子果酒用汁420吨、年产系列果酒1400吨、年产无醇饮料4200吨、木脂素20吨的原料 |
2009—2013 |
9 |
长白山蓝莓花青素提取生产线 |
建一条年加工蓝莓浆果4500吨的生产线,年生产5吨原花青素制剂 |
2009—2010 |